close
轉載:

 

剛剛我看到群聯(8299)在去年也能漲到739

今天(10.29)居然跌到53.1

縱使我不能說科技股=地雷

但也不得不批評一下  去年投信炒作IC設計實在太過分

才導致現在有這麼多家公司股價不到去年高點1/10

高成長高本益比我能理解

但群聯去年賺15元  今年Q1+Q2=1.6  哪來的高成長?

單看他今年的的營收  前九月累積營收成長率0.77%

營收跟去年相當但是EPS只剩下1/10左右  這就是極嚴重的警訊

原物料上漲  需求不振  產能資加  供給過剩  導致毛利大衰退

 

另外不要隨便相信投信 外資隨意喊盤 

基本上  非民生必需品的需求通通是虛無縹緲不可預測的

隨便翻一下去年的新聞


08年Q1營運回穩,新產品線陸續開出,建議買進。

6月營收獲利谷底已過,7月起營收獲利恢復逐月創新高表現,

預估Q3及Q4營收QoQ分別成長67%及36%,維持買進建議,目標價640元。

逐漸進入旺季,建議逢低買進,長線目價價409元。

 

實在是太扯了 

每次看到外資報告一次可以預測三年的EPS我就忍不住發笑

要是這麼神準  茂德10年前可以預測到明年虧到快關廠

還會有人願意掏錢出來投資他嗎? 外資目前持股還會到12%?

 

 

 

我補充一下

上一篇提到太陽能那個事情  我說很多廠商競相投產的意思是"進入障礙似乎很低" 

感覺像是手工製造業  有錢就能進入

通常在產業循環的成長期  EPS快速成長  使產業享有高達30~50倍本益比

但是爾後投入廠商愈來愈多造成的產品價格崩跌 

股價通常提早反映數月到數季  這種現象在科技製造業尤其明顯

特別是以前的三D股

Dram  LCD  Disc光碟族群

總之上面的例子就是要提醒各位

 

 

萬勿把新聞當成基本面

外資 投信報告  聽聽就好

以此為進出依據  通常不會有太好獲利

原則上那些報告只是依據公司的法說以及拜訪產生

而大部分時候 

公司自己都不清楚一年後景氣及營運會有多大變化(尤其是科技業)

所以才會有決策失誤造成公司營運不佳的問題

 

兆豐阿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ny huang  的頭像
    kenny huang

    kenny huang 的部落格

    kenny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